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合肥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9:29:00  浏览:90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合肥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妥善处理人才流动中发生的争议,保护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合肥经济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专业技术干部合理流动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之间在人才流动中发生的下列争议:
(一)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调离、辞职、停薪留职、借调、兼职、租赁、承包(不含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租赁承包)发生的争议。
第三条 市、市辖县、市辖区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人才流动争议的仲裁机构,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组成。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同级人才交流机构合署办公,处理人才流动争议仲裁的日常事务。

第二章 受理程序
第四条 人才流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先向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当事人对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不服或主管部门在一个月内未作出处理意见的,当事人可向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申请仲裁。
第五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递交申请书,并填写申请仲裁登记表。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申请书后,经审查属受理范围的,应在十日内立案;不属受理范围的,应在十日内通知申诉人。案件受理后,应在十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被诉人收到申诉书副本,应在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第七条 仲裁办公室必须认真审阅申诉书、答辩书,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工作,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及凭证。有关单位应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调查,必要时,应出具证明。
单位和个人作伪证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凡涉及国家机密及单位技术资料的,仲裁机构必须保密。

第三章 调解和裁决
第八条 仲裁机构在审理争议案件时,应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自愿达成协议。
调解由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代表进行。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未达成调解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翻侮的,应及时予以仲裁。
第九条 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陈述和辩解,也可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辩解。委托他人担任代理人,必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并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十条 仲裁办公室应于仲裁裁决前三日,将裁决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经两次通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可作缺席裁决。
第十一条 进行裁决时,经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辩解,鉴别有关证据,然后按申诉人、被诉人的顺序征询双方最后意见。裁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
第十二条 仲裁决定书应写明:
(一)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姓名、住址及其代理人的姓名、职务、单位;
(二)申诉人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
(三)裁决的结果和仲裁费的承担。
仲裁决定书由参加裁决的组成人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十三条 当事人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五日内不申请复核仲裁的,仲裁决定书即行生效,双方当事人必须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县、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在五日内向市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调解书或仲裁决定书逾期不履行的,仲裁委员会可提请有关部门予以行政或经济处罚。
第十六条 经仲裁裁决准许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单位应在十五日内办妥有关流动手续。逾期不办理的,经仲裁委员会授权的人才交流机构,可直接办理有关流动手续。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当事人应交纳仲裁费、案件受理费、案件调解费及案件处理费。案件受理费、调解费、仲裁费按有关规定执行,案件处理费(包括外调费、证人路费、误工费和补贴费等)按实际开支计算。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其费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负担。经仲裁裁决的案件,费用由
败诉人承担。申诉人提出撤诉的,其费用由申诉人承担。
第十八条 本办法按地域管辖受理争议案件,具体办法内市人事局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合肥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5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关于印发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2〕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科技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4/t20120424_9383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二年四月一日







厦门市企业登记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厦门市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修正)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1995年6月8日福建省厦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1月11日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订部分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登记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遵循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企业登记为企业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
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以下简称非法人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营业登记。
第三条 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或营业登记。
第四条 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是企业登记机关(简称登记机关)。
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厦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设立企业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但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经核准登记设立的企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设立登记
第八条 设立企业,由投资者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投资者人数在二人以上的由全体投资者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第九条 设立企业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人可以一次提出1至3个名称,登记机关按申报名称的顺序审核。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投资者的资格证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三)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所列文件之日起5日内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登记机关决定核准的,应当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决定驳回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设立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企业,应以登记机关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办理审批或许可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保留期为6个月,保留期内,不得转让或用于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设立涉及国家控制、社会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特殊行业以及厦门经济特区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行业或项目的企业,必须先报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许可,再申请设立登记。厦门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确定必须报经审批或许可的行业或项目,
一年公告一次。
第十三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按规定先报有关部门审批,再申请设立登记。
第十四条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侨商投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报有关审批或许可部门审批,再申请设立登记:
(一)非鼓励类投资项目的;
(二)非在我市审批权限内的;
(三)涉及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的;
(四)生产和建设条件不能自行配套的。
第十五条 企业法人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营业期限。
非法人企业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营业场所、负责人、经营范围。
登记事项还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登记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需经审批或许可的,企业应自批准或领取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有关审批或许可部门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应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企业法人,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投资者指定的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企业法人章程;
(四)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七)企业法人住所证明。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还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八条 申请设立非法人企业,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负责人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三)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十九条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侨商投资企业,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交文件。
第二十条 申请设立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企业,还应提交有关的批准或许可文件。
第二十一条 企业章程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的,登记机关有权要求企业作相应修改。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文件后,应于当日签发《受理通知书》,经审查后,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核准通知书》,不予登记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经登记机关核准设立登记的,对企业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以下统称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企业成立。
企业法人资格取得的同时,法定代表人的资格同时取得。
企业凭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办理税务登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企业法人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发布设立公告,或委托登记机关代为发布公告。股份有限公司应在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发布的公告报送登记机关备案。
非法人企业设立后,发布设立公告与否,由企业自行决定。
第二十五条 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为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之和。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可分期出资。分期出资的投资者以其在注册资本中认缴的出资额承担法律责任。
分期出资的,应在企业法人章程中载明。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30%,并应在企业法人申请设立登记之前缴清。注册资本不满1000万元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二年内缴清;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应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二年内缴清注册资
本的70%,最后一期出资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年内缴清。
分期出资的,投资者在每期出资缴清时,均应向登记机关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侨商投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以及国家对特殊行业注册资本有特别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变更登记
第二十六条 企业改变名称、住所、营业场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类型、营业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本、营业期限,以及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在法定的期间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登记机关应在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准予或不予变更登记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变更的,应说明理由。
变更登记事项涉及审批或许可的,应按本条例的规定报有关审批或许可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变更登记事项的文件;
(三)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章程的,应当提交修改后的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
第二十八条 因合并、分立而存续的企业法人,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在做出变更决定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企业法人,按本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企业法人变更名称或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在变更登记被核准后30日内发布公告;股份有限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在变更登记被核准后30日内发布变更登记公告,并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发布的公告报登记机关备案。

第四章 注销登记
第三十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终止其经营资格:
(一)企业自行终止;
(二)企业被撤销;
(三)企业依法宣告破产;
(四)企业领取执照超过6个月未开展经营活动;
(五)企业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
(六)其他原因终止经营。
企业应于终止经营之日起15日内对外公告并通知债权人。申请注销登记依法应进行清算的,应于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一条 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有关文件:
(一)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法院作出的破产裁定、企业依法作出终止营业的决定或行政机关依法做出撤销的决定;
(三)债权债务清结的证明或明确债权债务清理责任的文件以及海关、税务注销证明;
(四)营业执照;
(五)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三十二条 企业经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即告终止。登记机关应同时收缴企业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及公章,并撤销其注册号。
企业注销登记,由登记机关在核准后30日内统一代为发布公告。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在30日内发布公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厦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辖区内的企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监督企业按照规定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
(二)监督企业按照登记注册事项和章程、合同从事经营活动;
(三)监督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制止和查处企业的违法经营活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厦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采用登记回访、专项检查、抽查、年检等形式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应接受检查,并按要求提供所需的文件、帐册、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 经注册登记的企业必须按登记机关规定的时间参加年检。
第三十六条 企业年检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年检报告书;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国家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企业法人年检还应提交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厦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其改正,并可依法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的处罚:
(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
(二)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的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四)伪造、涂改、出借、转让或者出卖营业执照正副本的;
(五)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或者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六)不按规定报送年检报告书,办理年检的;
(七)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投资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未缴出资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 企业对有关机关依本条例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厦门市各有关审批或许可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批准或许可,由其主管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登记机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厦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严重失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其他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按规定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登记机关应于申请人提出登记申请时一次性告知登记所需的文件。
第四十五条 厦门市各有关审批或许可部门对需要审批或许可的行业或项目,要明确办理审批或许可的必备条件和所需文件,并对外公布。
第四十六条 《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对企业登记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登记机关的有关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并对外公布。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所规定的公告必须在厦门市级或市级以上的报纸发布。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的具体运用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