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3:15:47  浏览:95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报文验证代码(MAC)的算法(试行)
建设银行



本算法等同采用ISO9807和ISO8731-1。
一、主题内容
报文验证代码字段是在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对报文始发源和内容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的字段。由所有位元表的最后位元,即比特位第64位或128位表示。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中报文验证代码(MAC),遵照ISO9807《银行业务及其相关金融服务——报文验证要求》
的要求,采用ISO8731-1《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验证算法第一部分DEA》产生。
二、应用指南
根据ISO8731-1中4.2认证元的要求和建设银行网间交易格式的定义,建设银行业务网间交易格式中参加MAC验证的数据应包括ISO9807附录D“认证元选择指南”所确定的内容。
三、ISO9807《银行业务及其相关金融服务——报文验证要求》
0.简介
报文验证码(MAC)可用于认证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递的报文的出处和内容。发送者产生MAC并将其与相关报文一同传输。
该国际标准使那些希望在零售银行业环境中实现报文认证的机构能够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并且对不同的实现方法之间提供便利的相互协作。
报文验证码是一个数据域,可用于验证报文的真实性。它或者由整条报文产生,或者由报文中那些需要保护以防偶然或故意篡改的特定数据元产生。
本国际标准属于描述零售银行业务环境中安全要求的系列标准。与之相关的另一系列标准描述了批发银行业务环境中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的要求与ISO8730相兼容,并均与ISO8731有着紧密的联系,ISO8731描述了已批准的用于报文认证的算法。
1.适用范围
该标准描述了用于保护零售银行业务报文完整性和用于证实报文来源的一系列规程,并且描述了已批准的用于零售银行业务报文认证算法。
尽管通信双方有必要采用同一数据表示方法,标准中并未定义数据表示规则,而且认证过程也与传输过程相互独立。
附录A给出了已批准的报文验证码(MAC)算法清单,附录B则描述了算法加入标准的核准过程,附录C提供关于防止穷举法确定密钥的方法。
附录D在如何挑选认证元上给予指导,附录E提供有关防止由发方或收方引起的内部欺骗(例如收方伪造报文验证码)的一般信息,附录F描述了产生伪随机密钥的方法,附录G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本国际标准不提供:
a)为防止报文非授权泄露而进行的加密;以及
b)有意或无意的报文丢失或重复的防范。
该标准适用于负责实现零售银行业务环境中报文认证的机构。
2.规范参考
以下标准包含的条款通过本国际标准的引用,构成本国际标准的条款。在其发布之时,所注明的版本有效。所有标准都可能再修订,所以鼓励基于本国际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调查应用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EC和ISO的成员保持对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的注册。
ISO8730:1990,银行业务——报文认证要求(批发)。
ISO8731——1:1987,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认证算法——第一部分:DEA。
ISO8731——2:1997,银行业务——已核准的报文认证算法——第二部分:报文认证器算法。
3.术语
本国际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及定义:
3.1 算法(algorithm):一个用于计算的特定数学过程。
3.2 认证(authentication):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并提供数据来源认证而在收发双方间使用的一个过程。
3.3 认证算法(authentication algorithm):使用认证密钥、一个或多个认证元完成认证的算法。
3.4 认证元(authentication element):将由认证保护的一个报文元。
3.5 认证密钥(authentication key):用于认证的加密密钥。
3.6 加密密钥(cryptographic key):完成证实、认证、加密或解密并被某一算法使用的一个参数。
3.7 密钥有效期(cryptoperiod):某一特定密钥被授权可用的一段时间,或给定系统密钥保持有效的一段时间。
3.8 加密(encipherment):将可读的明文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的过程,以确保安全性或私有性。
3.9 报文认证码(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在收发方之间传递的报文中,用于证实报文源和部分或全部报文内容。该码为一个协定计算结果。
3.10 报文元(message element):为特定目的而指定的一串连续字符。
3.11 接收者(receiver):接收报文的一方。
3.12 发送者(sender):负责且有权发送报文的一方。
4.报文认证过程
4.1 认证密钥
认证密钥是供认证算法使用、保密的加密密钥,发方和收方应事先互相交换并确定。密钥必须是随机或伪随机产生的(见附录F)。用于报文认证的密钥不能用于其他目的,而且应加以保护,以防泄漏给非授权方。
4.2 认证元
收发双方协定应包括在MAC的运算中的报文元,以防欺骗性更改。
注:
1.建议所有报文元加入MAC计算;
2.MAC计算中可包括不发送元素。
MAC的计算中应忽略用于传输目的的头、尾报文信息。
4.3 MAC长度
MAC的长度应为32比特。
4.4 MAC生成
认证算法使用认证密钥和认证元,应依照收发双方协定的某一已批准认证算法的要求生成MAC。
注:
3.已批准认证算法清单见附录A。
4.生成MAC后,若改变认证元或其表示的序列顺序,将导致认证失败。
4.5 MAC的放置
MAC应放于:
a)报文中为MAC指定的域;或者
b)如果没有MAC指定域,附加在报文的数据部分的尾部。
若为了传输目的,分配的域大于32比特,则MAC应在该域内以左对齐放置。
5.MAC的验证
为了验证含有MAC报文的完整性,接收者采用4.4中指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一个MAC(参考MAC),计算时应以与发方相同的顺序使用相同数据、相同认证密钥和相同的认证算法。收到的MAC域不应包括在参考MAC的计算中。
将参考MAC与收到的MAC进行比较,若完全相同,则认证元的完整性以及报文来源的正确性得到证实。
6.认证算法的核准过程
在一个认证算法被批准加入附录A以前,该算法应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a)该算法应提供附录A中已有算法所没有的功能。例如,适用于一个不同的操作环境,或可显著减少实现或操作费用,或可提供更高级别的保护。
b)对所宣称功能有足够的把握。
附录略。



1995年8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管理办法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人民政府文件

余府发[2001]22号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仙女湖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维护公共汽车客运秩序,保障乘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车是指按照规定的编码线路、站点和时间营运,供公众乘坐的客运车辆。

第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汽车线路由市人民政府全部实行线路经营权管理制度,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日常管理工作。

市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汽车线路实行经营权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通过招标授予、委托授予的方式确定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经营者。

除对现有国营公交企业实行委托授予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外,其他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的经营者,均应当通过招标授予的方式获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

第五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运车辆或者相应数量的车辆购置证明;

(三)有相应的停车场和配套设施;

(四)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经职业培训合格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

(五)有健全的客运服务、客运安全、车辆保修等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第六条 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获线路经营权期内的经营规划、经营安排、经营措施;

(二)经营者前三年的经营状况和业绩。

第七条 中标者或者获批准的企业(或申请人)应当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订立《公共汽车线路经营协议》,并由市人民政府发给《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证》(以下简称《线路经营权证》)。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投入公共汽车线路营运的车辆核发《新余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车辆营运证》(以下简称《营运证》)。

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当给服务于公共汽车线路营运的管理人员、驾驶员、乘务员和调度员核发服务证件。

第八条 未取得《线路经营权证》、《营运证》的,不得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第九条 《线路经营权证》、《营运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涂改、伪造、转借《线路经营权证》和《营运证》。

第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期间的票价核定和调整,必须依法报市物价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需要停业的,应当提前60天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停业的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停业。未经批准,经营者不得擅自停业。

获准停业的经营者,应当交回《线路经营权证》和《营运证》,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期一般为8年。期满或获准停业需要重新确定经营者,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 获得城市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后,经营者不得转让线路经营权。

第十四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终止《公共汽车线路经营协议》:

(一)连续发生重大事故的;

(二)转让线路经营权的;

(三)严重损害乘客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五条 对通过委托授予的方式获得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但运力明显不足的经营者,市人民政府可以调整委托范围。

根据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客源的实际情况,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汽车线路进行适时调整。

第十六条 对招标授予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设施建设。

第十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客运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由其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4年5月24日,劳动人事部

我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起草的《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4〕113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和名称为: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现印发给你们,自198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行,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请做好贯彻执行的准备工作。
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是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判定生产车间内工人高温作业危害程度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便于有重点、有计划地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标准不作为处理现行经济待遇的依据,也不适用于矿井井下作业和露天作业。
各地区、各部门,请将本地区、本部门属于第四级高温作业的工种名称和现有人数摸清楚,并整理出书面材料,于1985年年底以前报送我部,以便研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技术措施。

附:高温作业分级 Classified Standard ofWorking in Heat Environment UDC331.82.00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200--84(国家标准局〔1984〕113号文批准 1984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劳动保护工作中,区分车间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对人体影响大小的分级。
1.基本定义
1.1 高温作业
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
1.2 生产性热源
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1.3 工作地点
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称为工作地点。
1.4 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1.5 劳动时间率
一个劳动日内净劳动时间占劳动日总时间的百分比率。
2.高温作业分级
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分为两类,每类按劳动时间率和室内、外温差分四级。
2.1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 高温作业分级
--------------------------------------------------------------------------
| | | | | |
高 | | | | | |
劳 温 温差* | | | | | |
动 作 (℃) |2~ |3~ |4~ |5~ |6~ |
时 业 | | | | | |
间 分 | | | | | |
率 级 | | | | | |
(%) | | | | | |
--------------------------------|------|------|------|------|------|
~25 | Ⅰ | Ⅰ | Ⅰ | Ⅱ | Ⅱ |
--------------------------------|------|------|------|------|------|
~50 | Ⅰ | Ⅰ | Ⅱ | Ⅱ | Ⅲ |
--------------------------------|------|------|------|------|------|
~75 | Ⅰ | Ⅱ | Ⅱ | Ⅲ | Ⅲ |
--------------------------------|------|------|------|------|------|
75~ | Ⅰ | Ⅱ | Ⅲ | Ⅲ | Ⅳ |
--------------------------------------------------------------------------
----------------
|
|
|
7~ |8~
|
|
|
|
------|--------
Ⅲ | Ⅲ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 系指工作地点空气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差。
2.2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2分级。
2.3 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
表2 高温作业分级
--------------------------------------------------------------------------
| | | | | |
高 | | | | | |
劳 温 温差* | | | | | |
动 作 (℃) |2~ |3~ |4~ |5~ |6~ |
时 业 | | | | | |
间 分 | | | | | |
率 级 | | | | | |
(%) | | | | | |
--------------------------------|------|------|------|------|------|
~25 | Ⅰ | Ⅰ | Ⅱ | Ⅱ | Ⅲ |
--------------------------------|------|------|------|------|------|
~50 | Ⅰ | Ⅱ | Ⅱ | Ⅲ | Ⅲ |
--------------------------------|------|------|------|------|------|
~75 | Ⅱ | Ⅱ | Ⅲ | Ⅲ | Ⅳ |
--------------------------------|------|------|------|------|------|
75~ | Ⅱ | Ⅲ | Ⅲ | Ⅳ | Ⅳ |
--------------------------------------------------------------------------
----------------
|
|
|
7~ |8~
|
|
|
|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 系指工作地点空气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差。
附录A
劳动时间率,温差和相对湿度的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
随机选择受测工人2~3名,跟随记录一个劳动日的劳动、休息(包括工作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生产不正常时,不作正式记录。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日 休息
--
劳动时 总时间 时间
=------------------×100%
间率(%) 工作日
总时间
A.2 温差的计算
应以本地区出现的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为准(或大于设计温度),在停止局部降温措施的条件下,测定工作地点气温,计算室内、外温度差。气温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每一测定点一日测定三次(9~10点、13~14点、18~19点),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则可适当提前或错后,连续测定3天,取其平均值。
A.3 相对湿度的测定
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选点和测定次数与测定气温相同。
附录 B(参考件)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一览表
----------------------------------------------------
地点 | 温度℃ || 地点 | 温度℃ |
----------|----------||------------|----------|
哈尔滨 | 28 || 拉萨 | 23 |
齐齐哈尔 | 29 || 兰州 | 29 |
海拉尔 | 26 || 酒泉 | 28 |
牡丹江 | 28 || 银川 | 30 |
佳木斯 | 28 || 西安 | 33 |
长春 | 28 || 延安 | 30 |
四平 | 29 || 汉中 | 31 |
延吉 | 28 || 太原 | 29 |
吉林 | 28 || 大同 | 28 |
沈阳 | 29 || 西宁 | 25 |
锦州 | 29 || 石家庄 | 32 |
丹东 | 28 || 张家口 | 29 |
大连 | 27 || 唐山 | 30 |
呼和浩特 | 28 || 保定 | 32 |
二连浩特 | 30 || 北京 | 30 |
包头 | 29 || 天津 | 31 |
乌鲁木齐 | 32 || 济南 | 32 |
克拉玛依 | 34 || 青岛 | 28 |
喀什 | 32 || 烟台 | 28 |
----------------------------------------------------
------------------------------------------------------
| 地点 | 温度℃ || 地点 | 温度℃
|------------|----------||------------|----------
| 郑州 | 33 || 衡阳 | 35
| 开封 | 33 || 武汉 | 34
| 安阳 | 33 || 宜昌 | 33
| 洛阳 | 34 || 成都 | 31
| 南京 | 33 || 绵阳 | 35
| 徐州 | 31 || 重庆 | 29
| 上海 | 32 || 贵阳 | 29
| 合肥 | 33 || 昆明 | 25
| 安庆 | 33 || |
| 杭州 | 34 || |
| 福州 | 34 || |
| 广州 | 33 || |
| 湛江 | 32 || |
| 海口 | 33 || |
| 南宁 | 33 || |
| 桂林 | 33 || |
| 南昌 | 34 || |
| 长沙 | 34 || |
| 株洲 | 35 || |
------------------------------------------------------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