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7:36:26  浏览:91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的通知


阅读次数:(276) 更新时间:(2006-1-9)



                        佳政办发〔2005〕6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驻佳中省直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佳木斯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九月十二日

                       佳木斯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

第一条 为防治原煤散烧产生的大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黑龙江省工业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原煤散烧污染的防治。
  第三条 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坚持调整燃料结构,改进燃烧方式,发展集中供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或型煤,控制和削减烟尘排放总量,保证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清洁能源,是指电、煤制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列入国家清洁能源目录的能源。
  本办法所称型煤产品,是指以原煤为主要成份,内含一定添加剂,经机械加工制作成一定形状,达到规定标准,燃烧时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洁净燃料。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各城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工作。
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政府鼓励、支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型煤产业。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市集中供热单位应当提高城市集中供热能力,逐步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要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对集中供热管网范围内的小型供热锅炉逐年进行并网,以统一集中供热或区域集中供热替代分散燃煤供热。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以外,要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集中供热规模控制原煤散烧供热锅炉建设。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供暖锅炉的,应当使用清洁能源。
原有供暖锅炉属原煤散烧类型,暂时不具备并入集中供热管网条件的,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两年内逐步改造为使用型煤专用锅炉。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非供暖锅炉(含洗浴业锅炉,以下略),应当使用清洁能源。
  在用非供暖锅炉,应当使用型煤专用锅炉或采用机械炉排并配备先进的除尘设备。
第十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
  第十一条 城市建成区内企业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新建、改建、扩建茶炉、炉灶(指大灶,以下略),应当使用清洁能源或型煤。
在用的燃煤茶炉、炉灶,应当改用清洁能源或型煤。
  第十二条 在本市辖区内销售环境保护设备和产品的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取得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第十三条 锅炉生产企业要积极研究开发节能降耗、热效率高的先进环保锅炉产品。
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锅炉产品,不得销售。
  第十四条 生产、经销型煤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行优质低价。型煤产品经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检测认可后,方能上市销售。
  第十五条 型煤及型煤炉具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有对用户单位的作业人员指导的义务。
  用户单位的作业人员,应当取得作业人员资质后,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三)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区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由所在地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锅炉产品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公平公正、规范执法,不得徇私舞弊、滥施处罚。
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地方经济法规程序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地方经济法规程序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政府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组织经济立法,提高经济法规、规章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范围和种类
我省地方经济法规和规章,是省政府或省人大制定颁发的调整本省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资源、计划、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基建、物价、财政、金融、税收、劳动、工商行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外贸、环保、科技、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法规和规
章。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种类为:条例、办法、规定、细则、布告等。
第三条 对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要求
一、不得与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相抵触。
二、必须符合我省经济建设全局的需要,反映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的发展。
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在较长时间、一定范围普遍适用、反复使用,不是一时一事有效的。
四、法规、规章一般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制定本法规、规章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调整对象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奖惩的规则;生效的时间;新法规、规章生效后,即行废止的旧法规、规章,等等。
五、逻辑要严密,结构要严谨,文字要准确、简明、易懂。避免使用含义不清、甚至有歧义的名词概念。必要时,对某些用语要注明其特定的确切含义。
第四条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拟定
一、制定地方经济法规、规章,要按省政府批准的“立法规划”和年度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凡未列入规划、而经济建设又确实需要制定的法规、规章,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向省政府办公厅说明情况,经同意后方可制定。
二、法规、规章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其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负责,指定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文字水平的若干名同志组成起草小组,担负起草工作。涉及几个部门的法规、规章,要组成以一个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的起草小组,共同承担起草工作。
三、起草法规、规章,事先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调整对象历史沿革情况和现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确定所拟法规、规章的内容。
四、主办部门拟出法规、规章草案后,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必要时应召开专门会议或提到专业会议上研究修改。内容涉及几个部门的,主办部门要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协商。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力求取得一致意见。
第五条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审核
一、各部门起草的法规、规章,经过认真修改定稿,主要负责同志签批,并组织有关部门会签后,连同送审报告、起草说明(包括立法依据、起草过程、部门之间主要分歧意见和协商情况等),一并报送省府审议。
二、省政府办公厅经济法规室对送审的法规、规章进行初审,重点是把好政策关、法律关、会签关、文字关。根据需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论证,协调各方意见,对文稿进行修改。
三、部门之间有重大分歧意见的法规、规章,由省政府分管经济立法工作的副秘书长,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一致时,报省政府领导决定。
四、经审核、协调成熟后的法规、规章,送主管省长审批,并确定是否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或报请省人大审议。
第六条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颁发
一、下列规章以省政府名义颁发:
1.根据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决定而制定的规章;
2.根据省人大的授权和决议而制定的规章;
3.其他属于省政府职权范围的规章。
二、下列法规经省政府审查报省人大审议颁发:
1.根据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而制定的法规;
2.涉及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法规;
3.其他需要省人大审议颁发的法规。
三、国家的法律对制定实施细则的单位有明确规定者,按其规定执行。
四、省政府颁发或经省人大审议颁发的法规、规章,除以文件形式印发外,省级报纸要按照分工全文刊载,省电台、电视台要发消息。
第七条 地方经济法规、规章的修改和终止的程序和权限参照制定和颁发的程序和权限办理。



1985年1月9日

关于报纸临时增版、增期的规定

新闻出版署


关于报纸临时增版、增期的规定

1990年7月3日,新闻出版署

报纸因某种特殊需要,临时增加版数或期数,本是报纸出版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目前临时增版、增期比较混乱,如有的报纸不经批准就自行增版增期,有的借临时增版、增期办“专刊”,搞“有偿新闻”,借以牟利,有的甚至同日报纸出版两种版式,其中一种只印制少量,以欺骗读者和广告客户,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为加强对报纸临时增版、增期的管理,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报纸临时增版是指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一次性地在“报刊登记证”规定的版数以外临时增加版数;报纸的临时增期是指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一次性地在“报刊登记证”规定的期数以外临时增加期数。报纸的精选本、专辑均不属于临时增版、增期范围。持“内部报刊准印证”的报纸不得临时增版、增期。
二、报纸临时增版、增期,需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出版。报纸临时增版、增期应由报社在出版前30天,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单位的报纸向新闻出版署;地方单位的报纸,向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
1.临时增版、增期的理由;
2.临时增版、增期的内容;
3.临时增版、增期的文种、出版日期、开版、版数、发行范围等;
4.报纸主管单位对临时增版、增期的批准文件。
三、报纸出版临时增版、增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临时增版、增期的报纸应按批准的文种、出版日期、内容、开版、版数、发行范围等出版,不得随意改变;
2.临时增版的报纸,应在当期报纸报头下明显位置标明“今日X开X版”字样;临时增期的报纸,应在报头下明显位置标明出版日期及“××××年增第×期”字样;
3.报纸临时增版、增期均不得向读者另外收费;
4.报纸临时增版应按原报纸印数印制,随原报发送;不得单独发送和零售,并应按原报纸版序号顺序标明增版序号(如第五版、第六版……)。
四、报纸不得以临时增版形式为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定货会等活动或为某一单位出版专刊。
五、报纸除配合重要国际性会议或活动、全国性、全省性的重要会议或活动而进行的特殊宣传外,一般不得临时增期。出版临时增期须符合下列要求:
1.向审批机关出示会议或活动主办单位(部、省级以上)对本次会议或活动的批准文件和出版临时增期专刊的批准文件;
2.报纸发行量在8万份以上的,其临时增期专刊印数不得少于8万份(如报纸在会议或活动举行城市的发行量超过8万份的,应按在该城市的发行数量印制),并随原报向报纸在该城市的全部订户发送;发行量在8万份以下的,其临时增期专刊印数应与报纸原印数一致,并随原报向报纸全部订户发送。临时增期专刊不得单独发送和零售;
3.广告篇幅不得超过临时增期专刊的1/3;
4.须在明显位置标明“×××专刊”字样,其字号应明显小于原报头字号。
六、报纸临时增版、增期必须由本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不得以承包、委托等方式由其他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不得以本报派出机构(如记者站)的名义编辑出版。
以上规定,从1990年8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