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9:08:27  浏览:97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规则

铁道部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规则
1993年12月13日,铁道部

总 则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管理,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结合铁路运输收入工作的特点,特制定本规则。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是反映和监督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进款业务的会计。其基本任务是:
1.认真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
2.准确、及时核收运输进款,全面反映、监督运输进款增减的变化和各项债权债务的结算。
3.准确、及时反映运输收入计划完成情况,考核、评价运输收入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
4.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运输收入信息。
运输收入会计核算的要求:
1.必须按照本规则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和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使用会计科目必须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编号和名称。
2.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都必须保证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手续完备、符合规定。
铁路局(集团公司,下同)执行本规则可结合实际作适当补充。
本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有关问题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

第一章 会 计 科 目
第一条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
运输收入会计科目是根据财政部《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结合运输收入工作特点制定的。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和负债类。各类科目分为总帐科目和明细科目。各铁路局、分局必须按本规则规定的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编号、名称顺序设帐,不得增加、减少或合并。明细科目所属的子目由各铁路局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第二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101号科目 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在办理运输进款业务中核收的人民币、外汇兑换券及外币的收入、存入银行、结汇和结存情况。现金按业务发生的顺序,及时逐笔登记“现金日记帐”。每日终了“现金日记帐”的余额必须与金库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二、本科目设下列明细科目核算:
1.人民币
2.外汇兑换券
3.外币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举例引用各会计分录的科目名称,凡是总帐科目不设明细科目的,使用总帐科目的编号和名称;设明细科目的,仅写明细科目的编号和名称,下同)。
1.由于某种原因车站无法送存银行的现金由分局代收时
借 101.1 人民币
贷 108.3 汇缴途中款
2.车站缴给分局的外币
借 101.3 外币
贷 108.3 汇缴途中款
3.车站缴给分局的外汇券
借 101.2 外汇兑换券
贷 108.3 汇缴途中款
4.分局将外汇兑换券存入银行
借 102.2 外汇兑换券
贷 101.2 外汇兑换券
第1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的运输进款在开户银行运输收入专户内的存入、支付、上缴和结存情况。银行存款按业务发生顺序,及时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其月末结余额必须和银行对帐单的结余额核对相符,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相符,属于本单位记帐差错,由本单位做更正会计分录补记入帐,属于银行责任差错,应即通知银行给予纠正。发生外币存款业务的铁路局和分局,应按外币的类别分别在银行开设专户,并建立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帐”,并按铁道部通知的外币内部折合率,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并登记外币金额和折合率。结汇时,外币折合为人民币的款额与原列帐的款额发生差额时,列入“283应缴汇兑损益”科目。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人民币
2.外汇兑换券
3.外币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收到车站上缴运输进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08.3 汇缴途中款
2.铁路局收到分局上缴运输进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3.铁路局收到本区军运后付运费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13.4 军运后付运费
4.分局收到邮运部门结算的运费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13.3 邮运运费
5.铁路局收到铁道部国际联运清算中心汇来的结算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13.5 国际联运清算款
6.分局收到外分局汇来的水运运杂费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13.6 垫付水运运杂费
7.分局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借 102.1 人民币
贷 208.4 利息收入
8.分局支付水运部门的水运运杂费
借 113.6 垫付水运运杂费
贷 102.1 人民币
9.分局支付代收国际联运清算款、水运运杂费、代收外局款
借 203.2 国际联运清算款
203.3 代收水运运杂费
203.4 代收外局款
贷 102.1 人民币
10.铁路局支付运营临管线收入
借 208.3 运营临管线收入
贷 102.1 人民币
11.铁路局上缴运输进款
借 285.1 上缴运输进款
贷 102.1 人民币
第108号科目 车站在途款
一、本科目由分局核算车站当月已收而月末未送存银行和已送银行而银行尚未入帐的运输进款、车站银行存款以及车站已汇缴而分局在月终尚未收到的运输进款。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未存款——车站当月已收而月末未送存银行的运输进款,车站虽已送存银行,但银行在当月尚未入帐的款项。
2.车站银行存款——车站运输进款在银行收入专户中存入、支付、上缴和结余的情况。
3.汇缴途中款——车站按期向分局上缴运输进款,已从银行存款户支出,但分局在当月没有收到的款项。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根据“车站银行流转额汇总表”,分别收、支方转帐
①借 108.2 车站银行存款
贷 108.1 未存款
209.4 其他(银行误进款)
②借 108.3 汇缴途中款
贷 108.2 车站银行存款
2.分局根据“车站(段)运输进款收支汇总表”“应缴分局款”转帐
(见142号科目)第109号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已汇缴而汇入单位在月终尚未收到的运输进款。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分局汇缴途中款——分局按期向铁路局上缴运输进款,已从银行存款户支出,但铁路局在当月没有收到的款项。
2.铁路局汇缴途中款——铁路局按期向铁道部上缴运输进款,已从银行存款户支出,但铁道部在当月没有收到的款项。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上缴运输进款,而铁路局当月未进帐
借 109.1 分局汇缴途中款
贷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2.铁路局收到分局汇缴途中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09.1 分局汇缴途中款
第113号科目 应收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应向旅客和托收货人核收而尚未收回的旅客票价和客货运杂费;应收国际联运清算款;应收军运、邮运、垫付水运部门的运杂费;各铁路局、分局相互间代付的运杂费。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少收款——分局在审核票据中发现少收的票价和运杂费。超过180天未收回的少收款,结转“118应收运营款”科目。
2.迟交运杂费——托收货人当日应交的运杂费没有按规定时间交清的欠款以及托收货人交付的空头支票。
3.邮运运费——规定按后付办理的邮运运费。
4.军运后付运费——分局、铁路局向本区军交部门结算的后付运费。
5.国际联运清算款——分局、铁路局通过部国际联运清算中心向外国铁路清算的中国铁路旅客票价、行包运费、过境货物运杂费、国境站杂费以及外国员工借支款等。
6.垫付水运运杂费——铁路分局所属的水陆联运换装站向水运部门垫付的水运运杂费以及规定向水运部门清算的责任垫付款。
7.外局代收款——国境站应向其他铁路局或分局核收的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和杂费以及应收外局的代收运杂费等。
8.其他——上述以外的其他应收进款,包括应收工程临管款、应收地方铁路款等。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审核发现的少收款
(见142号科目)
2.车站发生的迟交运杂费
(见142号科目)
3.车站发生的邮运运费、垫付水运运杂费、国际联运国内段运杂费
(见142号科目)
4.分局向邮运部门清算的邮运运费
借 113.3 邮运运费
贷 281.4 邮运运费收入
5.铁路局向本区军交部门清算军运后付运费(指分局核算、铁路局清算)
借 113.4 军运后付运费
贷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6.车站收回少收款
(见142号科目)第118号科目 应收运营款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收入管理部门应向运营财务部门核收的帐款。主要包括本企业后付运费、路外人员伤亡垫款等。月份终了,本科目余额,双方必须核对相符。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本企业后付运费——本企业有关单位经批准按后付办理的路料运杂费。
2.其他——上述以外的其他应收款,包括路外人员伤亡垫款、超过180天未收回的少收款、职工责任赔款、违章乘车罚款等。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车站发生的路外人员伤亡垫款
(见142号科目)
2.本企业工务部门路料后付运费
(见142号科目)
3.超过180天无法收回的少收款
借 118.2 其他
贷 113.1 少收款
第119号科目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应收帐款”、“应收运营款”以外的其他应收帐款。主要包括少缴款、垫付保价事故赔款、待查明款、收入事故赔款等。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少缴款——分局在审核客货票据、报表时,发生的实缴小于应缴的款项。包括站段现金丢失、短少事故未处理前的短少款。每站每月发生不足1元的少缴款,可在当月其他收入科目内调整。
2.保价赔偿款——车站按规定在运输进款中垫付的保价行包、货物事故的赔偿款。
3.其他——上述以外的应收款,包括待查明款、票据丢失、被盗事故赔款等。收入事故赔款不能收回部分,经批准可冲减原列运输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经审核发现的少缴款、职工责任赔款
(见142号科目)
2.车站垫付的保价行包、货物事故赔偿款
(见142外科目)
3.分局经审核发现车站银行存款帐户的误支款
借 119.3 其他
贷 108.2 车站银行存款
4.分局收回垫付保价事故赔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19.2 保价赔偿款
5.经批准列销不能收回的收入事故赔款
借 281 应缴运输收入(相关明细科目)
贷 119.3 其他
第142号科目 运输进款
一、本科目核算分局应收和已收的运输进款,是中转科目,月终借贷双方显示平衡,没有余额。
二、本科目根据“运输进款收支汇总表”的收方、支方编制会计凭证,明确各个帐户的对应关系,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根据“运输进款收支汇总表”收方做会计分录:
借 142 运输进款
贷 281.1 旅客票价收入
281.2 行李运费收入
281.3 包裹运费收入
281.4 邮运运费收入
281.5 货物运费收入
281.6 其他收入
281.7 客货运服务收入
281.8 旅游车上浮票价
281.9 保价收入
282.1 建设基金(1)
282.2 建设基金(2)
284.1 运营临管线收入
203.1 多收款
203.2 国际联运清算款
203.3 代收水运运杂费
203.4 代收外局款
203.5 其他
208.1 路内装卸费
208.2 路外装卸费
208.3 运营临管线收入
208.4 利息收入
208.5 其他
209.1 多缴款
209.2 暂存款
209.3 变价收入
209.4 其他
113.1 少收款
113.2 迟交运杂费
118.2 其他
119.1 少缴款
2.根据“运输进款收支汇总表”支方做会计分录。
借 108.1 未存款
208.3 运营临管线收入(退多收)
209.1 多缴款
209.2 暂存款
281.1 旅客票价收入(退票)
281.2 行李运费收入(退款)
281.5 货物运费收入(退款)
贷 142 运输进款
第143号科目下级欠发运输进款
一、本科目核算分局欠缴铁路局、铁路局欠缴铁道部的运输进款,是铁路局和铁道部使用的科目,应按分局(局)别设明细帐进行核算。季度终了,铁路局汇总报部运输收入会计报表时,本科目余额与下级期末欠缴运输进款核对相符后,互相对冲。
二、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铁路局根据分局“运输进款月报”转帐
借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贷 281 应缴运输收入
282 应缴铁路建设基金
283 应缴汇兑损益
208 应付运营款
203 应付帐款
209 其他应付款
2.铁路局收到分局汇来的运输进款
借 102.1 人民币
贷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第203号科目应付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应退还旅客、托收货人而尚未退还的运杂费及应付而尚未支付有关单位的运输进款。各分局、铁路局间代收的运输进款也在本科目核算。主要包括多收款、国际联运、水陆联运及按规定代收的其他运输进款。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多收款——分局在审核客货票据中发现多收的旅客票价和行包货物运杂费。超过180天未处理的多收款转列“208应付运营款”科目。
2.国际联运清算款——分局、铁路局通过部国际联运清算中心应付外国铁路的旅客票价、行包运费、过境货物运杂费、出国员工在外国的借支款等。
3.代收水运运杂费——代收水陆联运水运段运杂费以及按规定应付水运部门的责任垫款等。
4.代收外局款——代收外局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和杂费以及代收外局的运营临管线运杂费等。
5.其他——上述以外的其他应付帐款。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经审核发现车站的多收款
(见142号科目)
2.分局代收国际联运过境运费、外局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及国境站杂费、水运运杂货、外局运营临管线收入、工程临管线收入、地方铁路运费等。
借 142 运输进款
贷 203.2 国际联运清算款
203.3 代收水运运杂费
203.4 代收外局款
203.5 其他
第208号科目 应付运营款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收入管理部门应付运营、装卸财务部门的帐款。主要包括路内外装卸费、利息收入、运营临管线收入等。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路内装卸费——代收路内装卸人员作业的行包、货物装卸费及杂作业费。
2.路外装卸费——代收路外装卸人员作业的行包、货物装卸费及杂作业费。
3.运营临管线收入——代收局内运营临管线各项收入。
4.利息收入——运输收入专户银行存款利息。
5.其他——上述以外的其他应付款项,包括溢收款、超过180天无法处理的多缴款及变价收入、印花税、篷布备品损坏赔款等。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车站核收的路内外装卸货、运营临管线收入、篷布损坏赔款等。
(见142号科目)
2.铁路局运输收入专户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借 102.1 人民币
贷 208.4 利息收入
3.车站运输收入专户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见142号科目)
4.分局对超过180天的变价收入转运营财务部门列帐
借 209.3 变价收入
贷 208.5 其他
第209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帐款”、“应付运营款”以外的其他应付款项。包括多缴款、暂存款、变价收入等。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多缴款——站段经办人员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实缴大于应缴的款项。每站每月发生不足1元的多缴款,可在当月其他收入科目内调整。超过180天未处理的多缴款,转列“208应付运营款”科目。
2.暂存款——路外单位暂存的运杂费等。
3.变价收入——无法交付的旅客遗失品、暂存物品、行李包裹和货物(包括货底)变卖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变价收入、无主货物变价剩余款以及拾得款等。此项收入,超过180天无人认领时,转列“208应付运营款”科目。
4.其他——上述以外的其他应付款项。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对超过180天的多缴款、变价收入转运营财务部门
借 209.1 多缴款
209.3 变价收入
贷 208.5 其他
第281号科目 应缴运输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应缴运输收入。其总帐科目和明细科目在年度终了时,将贷方余额全部转入“286欠缴运输进款”科目的贷方。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旅客票价收入。
2.行李运费收入。
3.包裹运费收入。
4.邮运运费收入。
5.货物运费收入。
6.其他收入。
7.客货运服务收入。
8.旅游车上浮票价收入。
9.保价收入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见142号、143号科目)第282号科目 应缴铁路建设基金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应缴铁路建设基金。其总帐科目和明细科目在年度终了时,将贷方金额全部转入“286欠缴运输进款”科目的贷方。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建设基金(1)
2.建设基金(2)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见142号、143号科目)第283号科目 应缴汇兑损益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外币存款结汇时,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款额与原列帐款额发生的汇兑损益。年度终了时,将余额全部转入“286欠缴运输进款”科目。
二、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铁路局结汇时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小于原列帐款额
借 283 应缴汇兑损益
102.1 人民币
贷 102.3 外币
2.铁路局结汇时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大于原列帐款额
借 102.1 人民币
贷 283 应缴汇兑损益
102.3 外币
第284号科目 应缴其他进款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除“281应缴运输收入”、“282应缴铁路建设基金”、“283应缴汇兑损益”科目以外的其他应缴进款。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运营临管线收入
2.其他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见142号科目)第285号科目 已缴运输进款
一、本科目核算分局向铁路局、铁路局向铁道部已上缴的运输进款。包括上缴运输进款、代部拨款、报部(局)结算军运后付运费、其他。其总帐科目及明细科目在年度终了时,将借方金额全部转入“286欠缴运输进款”科目的借方。
二、本科目设以下明细科目核算:
1.上缴运输进款——分局、铁路局通过银行已上缴的运输进款。
2.代部拨款——铁路局代铁道部向运营财务部门拨付的款项。
3.报部(局)结算军运后付运费——分局向铁路局、铁路局向铁道部结算的军运后付运费。
4.其他——代部拨其他款项。
三、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分局向铁路局结算军运后付运费
借 285.3 报部(局)结算军运后付运费
贷 281.5 货物运费
2.铁路局根据分局“军运后付清算表”列帐
借 285.3 报部(局)结算军运后付运费
113.4 军运后付运费
贷 143 下级欠缴运输进款
3.铁路局代部拨运营款
借 285.2 代部拨款
贷 102.1 人民币
第286号科目 欠缴运输进款
一、本科目核算铁路局、分局欠缴上级的运输进款,年度终了提报决算后,将“281应缴运输收入”、“282应缴铁路建设基金”、“284应缴其它进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将“283应缴汇兑损益”科目的贷(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借)方,将“285已缴运输进款”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其余额即为欠缴运输进款。
二、本科目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1.年度终了,将“281应缴运输收入”、“282应缴铁路建设基金”、“283应缴汇兑损益”及“284应缴其他进款”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
借 281 应缴运输收入
282 应缴铁路建设基金
283 应缴汇兑损益
284 应缴其他进款
贷 286 欠缴运输进款
2.年度终了,将“285已缴运输进款”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
借 286 欠缴运输进款
贷 285 已缴运输进款
3.年度终了,如“283应缴汇兑损益”科目为借方余额时
借 286 欠缴运输进款
贷 283 应缴汇兑损益

第二章 会 计 凭 证
第三条 会计凭证的性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性质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依据。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和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大类。
运输收入会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应分清月份避免串月。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以发生月、日为准,汇总转帐或调整凭证以报告月份为准,以保证会计凭证的正确和运输进款的完整。
会计分录记帐凭证采用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和一贷多借。
第四条 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
运输进款原始凭证大部分是带号码卡片式固定金额票据和册页式填写票据。对外是收款凭证,对内是报帐算帐的原始凭证。因种类多、数量大、不可能把原始凭证全部装订在记帐凭证下面,为此,运输收入会计核算采用原始凭证汇总表,代替原始凭证,以便装订保管。
运输进款业务原始凭证的种类:
1.票据整理报告(财收—4)及附随的票据报告页,包括区段票、代用票、行李包裹票、货票、客货运杂费收据、装卸费收据等。票据整理报告是以上票据报告页的汇总原始凭证。
2.卡片式车票售出报告(财收—1—1)是每月售出客票的汇总原始凭证。
3.退票报告(财收—2)及附随的车票是旅客退票每日的汇总原始凭证。
4.车内补票交款报告和车内补票交款报告汇总表(财收—17、18),是列车补收旅客票价、加收票价及携带品超重补收运费的汇总原始凭证。
5.支款单据:如车站退款证明书(财收—16)退款凭证(财—10—1)、垫款通知书(财收—6)、运输进款动支凭证(财收—28)等。
6.银行凭证:现金和转帐支票进帐单、汇款单、利息通知单,银行对帐单等。
7.运输进款收支报告(财收—8),是以上1~6项的汇总凭证。
8.往来结算通知单,是用于上下级间发生的各种资金增减转拨以及与运营财务部门之间结算业务的凭证。
9.核对签认记录,是用于上下级和往来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定期间互相核对的证明凭证。
10.运输进款收支汇总表是分局汇总站段“运输进款收支报告”(财收—8)的汇总表,是分局转帐的原始汇总凭证。
11.车站银行流转额汇总表是分局汇总站段“银行流转额表”的汇总表,是分局转帐的原始汇总凭证。
12.军运、国际联运清算表是铁路局转帐的原始汇总凭证。
13.收入事故处理通知书是收入事故经领导批准后列帐的凭证。
第五条 记 帐 凭 证
记帐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帐凭证六种。
记帐凭证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凭证编号必须按月顺序编号。
2.制证日期(次月编制上月经济业务的凭证填上月末日期)。
3.列帐月份及经济业务简要说明。
4.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金额。
5.制证单位名称及经办人和有关人签章。
6.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记帐凭证编制说明:
1.收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记载现金、银行日记帐、总帐、明细帐的依据,反映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增加及其对应科目的增加或减少,办理收款,凭交款单、进帐单据编制。
2.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记载现金、银行日记帐、总帐、明细帐的依据,反映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减少及其相对应科目的增加或减少。办理付款业务必须严格执行运输进款动支范围和银行有关规定。发生“现金”科目转存“银行存款”科目时只编制付款凭证。对手续不全、不符合规定业务事项,会计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3.转帐凭证
转帐凭证指货币资金以外的经济业务,是登记总帐、明细帐的一种凭证,应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
4.汇总凭证
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是为了减少登帐次数,便于结帐,直接登帐的记帐凭证。根据收、付款凭证分别编制。
5.记帐凭证注意事项;
(1)记帐凭证应按月连续编号。
(2)收付款凭证一般不得用红字编制,因特殊情况,允许用红字编制银行收款凭证,并将原对应科目冲销。
(3)一个单位同一决算报告有两个不同银行存款户时,应分别编号,以示区别,避免互相混淆造成错帐、乱帐。
(4)编制记帐凭证的文字要书写端正、清晰,不得潦草或自造简化字。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应写“00”。
(5)收付款、转帐凭证,包括汇总凭证,每月应按顺号装订成册,加具封面,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6)收付款凭证必须按日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每月应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发生不符时应及时查明处理。
(7)汇总凭证的编制,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可以按日、五日、旬编制。
(8)未经收入会计主管审核盖章(或指定专人)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不得登帐。

第三章 会 计 帐 簿
第六条 会计帐簿的作用
会计帐簿是进行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的工具。各项经济业务编制的记帐凭证,通过帐簿归纳整理登帐、结帐,反映一定时期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为编制决算报告提供可靠资料。根据运输收入会计的特点,按照运输收入会计科目即总帐科目、明细科目设立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三种,各单位根据经济业务需要可增设辅助帐,但不得以单以表代帐。
第七条 会计帐簿的记帐说明
一、总帐
1.总帐必须按本规则规定的总帐科目设置,并分别按资产和负债顺序科目编号排列,不得简化只写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2.月初余额按上月末各科目余额转记,本期发生额按记帐凭证借或贷方合计数填记,业务量较多的单位可编制汇总凭证,凭以登记总帐。
3.月终结帐时,应将总帐科目余额进行试算平衡,据以核对明细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明细帐
明细帐必须根据本规则规定的总帐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设置,并按资产和负债顺序科目编号排列,它是总帐的明细记录,是由各明细帐户组成的一种分类帐,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所需资料。根据记帐凭证记帐,月终结出本月发生额,累计发生额和余额,并与总帐科目核对相符。
三、日记帐
日记帐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银行存款日记帐根据每日的银行支付款凭证及时记帐。一个单位开设两个以上存款帐户应分户建立银行存款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应经常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发生未进帐事项或误进误支事项时,要及时与银行核对清楚进行调整。月末银行帐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不符时,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余额应互相一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与收付款凭证装订在一起进行保管。
1.站段银行存款日记帐的记帐
①凭每日银行盖章的“收款通知”联按日逐笔记帐。
②上缴分局运输进款和退旅客票价、托收货人运费,凭“汇款单”“支票存根”逐笔记帐。
②对银行责任误进、误支款,凭自制银行“特种转帐凭证”记帐。
④银行退回空头支票,如银行已入帐按退票处理,凭“退票凭证”记帐。如银行未入帐退回的空头支票,不记帐。登迟交运费辅助帐,通知经办人补收。
2.银行存款日记帐的核对
①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及时与“进帐单”、“银行对帐单”核对,并在“银行对帐单”上标明进款日期。
②汇缴分局和退款,要逐笔核对,并标明进款期间和退运费字样。
3.银行存款日记帐发生不符的处理
①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对帐单或进帐单核对,发现银行存款日记帐漏登时,应补记入帐,标明原进款日期。
②发现银行存款日记帐金额记错时,应在原金额上用红色墨水划双线,将正确金额写在原金额上面,并改正结余额。
③发现银行对帐单记错时,应及时通知银行纠正。并在对帐单错记项次中注明。
④发现已开出退运杂费支票未从银行列支时,应在支票存根上标明未支出字样,同时在银行存款日记帐上,用红字冲销,次月银行列支时重新记帐。
4.银行存款动态报告的报送
“车站银行流转额表”是站段银行存款动态的综合反映。“车站银行流转额表”应与银行存款日记帐、银行对帐单完全相符。对银行未进帐的进款单据和未交银行的现金、支票按规定填写清单,清单金额应与本表本月进款次月存入银行栏金额相符。清单同本表一并上报铁路分局。
第八条 记 帐 规 则
记帐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运输收入会计应按照会计人员分工责任制的原则设立帐目,处理经济业务,使分工明确,登帐及时,内容完整,摘要清楚,字迹端正清晰。帐簿应保持整洁,改错应按规定进行。
一、开帐:年初开帐应将上年度余额转为本年度各科目的年初数,在新帐页第一行记明“上年结帐”,不需编制转帐凭证。
二、记帐:登记帐簿,以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为依据,按照记帐凭证日期、编号、摘要、金额逐项填写清楚。日记帐和明细帐按记帐凭证顺序号记帐,总帐可按记帐凭证或汇总凭证记帐,记帐后要在记帐凭证规定栏划“√”符号,以表示记帐完了。记帐必须用蓝黑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使用红色墨水仅限于结帐划线,改正划线、红字冲帐。
改错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1)划线订正法:在错误的数字上用红色水笔划二条横线,在原数字上面填写正确金额。(2)红字冲帐法:按原记帐凭证的金额数字编制红字金额记帐凭证。(3)补充订正法:原记帐凭证金额小于正确金额时,对其差额补制记帐凭证,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原记帐凭证号码、日期。(4)转帐订正法:次月发现上月记帐凭证科目错误,可用蓝字转帐凭证调整。
三、结帐:每月记帐完毕,应对各个帐户结帐,先结总帐,后结明细帐、辅助帐。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截止本月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内加盖“本月合计”和“本月累计”字样,并在其上下方各划一条红线。需要结出余额的帐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注明“借”或“贷”字样。没有余额的帐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样,余额栏内用“Q”符号表示。结帐时,如结帐行上方有空白处,应从余额栏的右上角向下至摘要栏的左下角划一条红色对角截止线。
四、帐户备用戳记
为了明确经济责任,简化手续,运输收入会计一般应备有“银行收讫”、“银行付讫”戳记,记帐用的“借”、“贷”、“上年结转”、“本月合计”、“本月累计”、“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上月结转”、“过次页”、“承前页”科目编号、名称等小型戳印章,还应备有单位全称的小型横条戳和有会计人员姓名为记帐专用的扁方型名章。
第九条 帐务处理程序
帐务处理程序包括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和汇总凭证,登记帐簿,进行试算平衡,至提供编制会计报表资料等全过程。运输进款会计帐务处理程序如下:
1.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分别按收款、付款和转帐的业务,编制收款、付款和转帐凭证。
2.根据收款和付款凭证办理出纳业务,并按序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明细帐。
3.根据收、付款凭证编制汇总的收、付款凭证登记总帐。
4.根据转帐凭证登记明细帐和总帐。
5.月份终了,应将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和明细帐的余额,与总帐的有关余额核对相符。
6.根据各科目试算平衡后的余额或发生额,提供编制会计报表的资料。

第四章 会 计 报 表
第十条 会计报表的性质与要求
运输进款会计报表是反映铁路局、分局在一定时期运输进款资金变化状况和获得经济效益的书面文件。
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数字,必须与会计帐簿一致,做到各项数据计算正确,反映真实,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各报表有关对应数据必须一致。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和单位领导、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收入会计主管的签章。
第十一条 会计报表的报送
会计报表的报送按下表规定:
第十二条 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
一、资产负债表
1.本表反映铁路运输企业运输进款决算期全部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化情况以及相互对应关系。
2.本表各科目的年初数根据上年末总帐、明细帐各科目的结余额填列,如机构变更按调整后的年初数填列。期末数按照总帐、明细帐本期各科目的结余额填列。
二、运输收入计划完成情况表
1.本表反映企业运输收入计划本期完成情况以及累计完成情况,各项实际数字与会收表4实际数字及资产负债表有关数字相符。用实际完成和计划对比的方法,分析客货运量、客货平均收入率和运输收入的完成情况,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2.本表发送人数和发送吨数分别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数字填列。
3.客货平均收入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旅客票价收入额
旅客人均收入率=-------------
本期旅客发送人数
本期货物运费收入额
货物吨均收入率=-------------
本期货物发送吨数
三、欠缴运输进款占用天数计算表
1.本表反映、考核企业累计运输进款资金欠缴情况。为加速资金周转、有效使用资金,铁路局占用天数由铁道部核定,分局及下属站段由铁路局和分局自定。
2.占用天数的计算
月均欠缴运输进款
(1)平均占用天数=------------
日均应缴运输进款
累计欠缴运输进款
(2)月均欠缴运输进款=-------------
自年初起的累计月份
累计应缴运输进款
(3)日均应缴运输进款=-------------
自年初起累计天数
(4)累计欠缴运输进款指年初起各月欠缴运输进款的累计数。
(5)累计应缴运输进款指应缴的全部运输进款。
四、运输进款月报
本表为企业实际完成各项运输收入进款及应缴其他款的月报,也是企业和铁道部提报全路完成运输收入的基本依据和对帐凭证,本表应根据各有关会计科目明细科目的本月发生数填列。
五、堵漏保收月报
本表反映企业各项堵漏保收的实际完成数,并把车站、列车的补款分开填列。
六、客货运服务收入明细表
本表反映企业客货运服务收入完成情况,各项收入应根据季度实际发生额及累计金额填写。本表的总计数应与会收表的相应数字相符。
七、堵漏保收明细表
本表反映企业堵漏保收实际完成的情况。其数字应与堵漏保收月报有关数字相符。
八、部、局运输收入结算表
1,本表为铁道部与铁路局间、铁路局与分局间有关运输收入进款科目转帐和对帐的凭证。
2.本表各科目数字应与资产负债表中欠缴运输进款有关科目数字核对相符。
3.报部(局)结算的军运后付运费清算表代部拨款结算表等应与本表一起报铁道部。
九、代部拨款结算表
本表是代部拨款的凭证,拨款定额由铁道部规定,增加或减少拨款定额由部通知各局,实拨金额应与会收附表有关金额相符。
十、军运后付运费清算表
1.本表是各铁路局通过铁道部向军交部门清算后付运费的报表。每季报送铁道部时应附军交部门的签认凭证,铁道部凭以向军交部门及时清算。
2.本表季度报送时,应与3个月份金额相符,并应与会收附表有关金额相符。
十一、外汇兑换券收入汇总表
本表是企业核收外汇兑换券的汇总表,是铁道部向中国银行结算外汇额度的凭证。根据外汇汇总结算单,中国国际旅行社和全国青联旅游部外汇结算单汇总,并分别按客票票价、货物运费、行包运费、装卸搬运、餐营服务和其它等收入项目分别编制,同时还要反映结汇情况。
十二、运输收入工作情况表、运输收入工作业务量统计表和分局、收入大户计划完成情况表是反映企业运输收入工作情况的数据反映和统计资料。
第十三条 运输收入情况说明书
运输收入情况说明书一般应采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对企业本决算期内运输收入计划完成和运输收入进款资金活动情况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增运增收经验,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是:
一、运输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客货运发送量增减对运输收入的影响。客流变化、运程、货物品类和收入率的变化对运输收入的影响。
二、运输收入进款资金活动情况,压缩欠缴资金的措施、债权债务清理情况。
三、增运增收、堵漏保收的措施与效果。
四、加强运输进款管理及基础工作的情况。
五、运输收入专业监督检查情况,内部检查和外部稽查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
六、外汇管理工作的情况。
七、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八、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9]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鼓励研究创制新药,有效控制风险,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局组织制定了《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一月七日


              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鼓励研究创制新药,有效控制风险,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符合下列情形的新药注册申请实行特殊审批:
  (一)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二)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
  (三)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
  (四)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主治病证未在国家批准的中成药【功能主治】中收载的新药,可以视为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属于(一)、(二)项情形的,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在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时提出特殊审批的申请。
  属于(三)、(四)项情形的,申请人在申报生产时方可提出特殊审批的申请。

  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经审查确定符合本规定第二条情形的注册申请,在注册过程中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

  第四条 申请人申请特殊审批,应填写《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申请表》(附件1),并提交相关资料。
  《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申请表》和相关资料应单独立卷,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申报资料一并报送药品注册受理部门。

  第五条 药品注册受理部门受理后,应将特殊审批申请的相关资料随注册申报资料一并送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第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负责对特殊审批申请组织审查确定,并将审查结果告知申请人,同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上予以公布。
  (一)属于本规定第二条(一)、(二)项情形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应在收到特殊审批申请后5日内进行审查确定;
  (二)属于本规定第二条(三)、(四)项情形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应在收到特殊审批申请后20日内组织专家会议进行审查确定。
  特殊审批申请的审查确定时间包含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技术审评工作时间内。

  第七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按照相应的技术审评程序及要求开展工作。负责现场核查、检验的部门对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办理。

  第八条 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申请人除可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要求补充资料外,还可以对下列情形补充新的技术资料:
  (一)新发现的重大安全性信息;
  (二)根据审评会议要求准备的资料;
  (三)沟通交流所需的资料。
  属于(一)项情形的,若申请人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形成技术审评意见后提交补充资料的,技术审评工作时间将适当延长,一般为20日。

第九条 申请人在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出的补充资料通知后,如在4个月内无法提交补充资料,可延长至8个月。

  第十条 已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应建立与申请人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共同讨论相关技术问题。

  第十一条 属于本规定第二条(一)、(二)项情形的注册申请,且同种药物尚未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申请人在已获得基本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后,可以在申报临床试验前就特殊审批的申请、重要的技术问题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申请。

  第十二条 属于本规定第二条情形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在完成某一阶段临床试验及总结评估后,可就下列问题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申请:
  (一)重大安全性问题;
  (二)临床试验方案;
  (三)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

  第十三条 已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若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需作临床试验方案修订、适应症及规格调整等重大变更的,申请人可在完成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影响的评估后,提出沟通交流申请。

  第十四条 申请人提出沟通交流申请,应填写《新药注册特殊审批沟通交流申请表》(附件2),并提交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申请人提交的《新药注册特殊审批沟通交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同意进行沟通交流的,应明确告知申请人拟讨论的问题,与申请人商定沟通交流的形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并在告知申请人后1个月内安排与申请人沟通。但对属于本规定第十一条情形的,应在3个月内安排与申请人沟通。

  第十七条 沟通交流应形成记录。记录需经双方签字确认,对该新药的后续研究及审评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第十八条 申请特殊审批的申请人,在申报临床试验、生产时,均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对在申报临床试验时已获准实行特殊审批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在申报生产时仍需按照本规定提交相关资料,但不再进行审查确定,直接实行特殊审批。

  第二十条 属于下列情形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终止特殊审批,并在药品审评中心网站上予以公布。
  (一)申请人主动要求终止的;
  (二)申请人未按规定的时间及要求履行义务的;
  (三)经专家会议讨论确定不宜再按照特殊审批管理的。

  第二十一条 当存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药品的注册管理,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卫生部1991年12月6日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目标,并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三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列职权。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传染病监测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六条
各级政府对预防、控制传染病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预防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

第八条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铁路、交通、民航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的鼠害和各种病媒昆虫的危害。

农业、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农田、牧场及林区的鼠害。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消除钉螺危害的分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各单位自备水源,未经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连接。

第十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

城市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雨水排放处理系统等公共卫生设施。

农村应当逐步改造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公共生活用水的卫生管理,建立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有污水池、粪堆(坑)等污染源。禁止在饮用水水源附近洗刷便器和运输粪便的工具。

第十一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增加预防接种项目。

第十二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

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

第十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十五条
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

(二)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样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处理。

(三)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传染病的菌(毒)种分为下列三类:

一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

二类:布氏菌、炭疽菌、麻风杆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三类: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百日咳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破伤风梭状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菌(毒)种的种类。

第十七条
国家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实行严格管理:

(一)菌(毒)种的保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

(二)一、二类菌(毒)种的供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三类菌(毒)种由设有专业实验室的单位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三)使用一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二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三类菌(毒)种的单位,应当经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四)一、二类菌(毒)种,应派专人向供应单位领取,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的邮寄必须持有邮寄单位的证明,并按照菌(毒)种邮寄与包装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三)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十九条
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条
招用流动人员二百人以上的用工单位,应当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卫生措施。

第二十一条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一)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1、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2、彻底消除鼠疫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3、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二)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1、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3、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4、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5、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第二十二条
被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污染的水、物品、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一)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二)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三)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四)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厚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第二十三条
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物及生活用品等,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

第二十四条
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统一向生物制品生产单位订购,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

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监督指导下使用。

第二十五条
凡从事可能导致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美容、整容等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血站(库)、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防止因输入血液、血液制品引起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的发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使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进口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隐形眼镜、人造器官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
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已在人、畜间流行时,卫生行政部门与畜牧兽医部门应当深入疫区,按照职责分别对人、畜开展防治工作。

传染病流行区的家畜家禽,未经畜牧兽医部门检疫不得外运。

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捕猎旱獭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狂犬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公安部门负责县以上城市养犬的审批与违章养犬的处理,捕杀狂犬、野犬。

(二)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生产和供应;对城乡经批准的养犬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和发放摷胰庖咧;对犬类狂犬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负责进出口犬类的检疫、免疫及管理。

(三)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养犬的管理,捕杀狂犬、野犬。

(四)卫生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供应、接种和病人的诊治。

第三十条
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计划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时,建设单位在设计任务书批准后,应当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申请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并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兴建城市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属于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中,必须有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有关意见及结论。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预防传染病传播和扩散的措施。

第三十一条
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范围内兴办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卫生调查申请后,应当及时组成调查组到现场进行调查,并提出该地区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病种、流行范围、流行强度及预防措施等意见和结论。

第三十二条
在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内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负责施工期间的卫生防疫工作。

第三十三条
凡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领卫生防疫津贴。

第三章 疫情报告

第三十四条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

第三十五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六小时内,农村于十二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十二小时内,农村于二十四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第三十六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六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
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第三十八条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第三十九条
军队的传染病疫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军队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军队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报告疫情,并接受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十条
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卫生防疫机构和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发现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防疫机构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四十一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摵焓謹标志及写明××卫生防疫机构收的字样。

邮电部门应当及时传递疫情报告的电话或者信卡,并实行邮资总付。

第四十三条
医务人员未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第四章 控制

第四十四条
卫生防疫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传染病的疫情处理实行分级分工管理。

第四十五条 艾滋病的监测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第四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在诊治中发现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应当在二日内作出明确诊断。

第四十八条
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前款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第四十九条
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留验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留验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照发。

第五十条
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的污染场所,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第五十一条
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现本地区发生从未有过的传染病或者国家已宣布消除的传染病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第五十二条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卫生、医药、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政、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二)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三)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四)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他染疫动物;

(五)加强易使传染病传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六)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七)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

(八)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等;

(九)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紧急措施报告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出决定。下一级政府在上一级政府作出决定前,必要时,可以临时采取《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四)项紧急措施,但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第五十四条
撤销采取《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紧急措施的条件是:

(一)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得到有效的隔离治疗;病人尸体得到严格消毒处理;

(二)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已经过消毒等卫生处理;有关病媒昆虫、染疫动物基本消除;

(三)暴发、流行的传染病病种,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发现新的传染病病人,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五十五条
因患鼠疫、霍乱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体,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处理后应当立即火化。

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炭疽、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消毒处理后火化。

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边远地区,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消毒后,可选远离居民点五百米以外、远离饮用水源五十米以外的地方,将尸体在距地面两米以下深埋。

民族自治地方执行前款的规定,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可以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五十七条
卫生防疫机构处理传染病投情的人员,可以凭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处理疫情证明及有效的身份证明,优先在铁路、交通、民航部门购票,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应当保证售给最近一次通往目的地的车、船、机票。

交付运输的处理疫情的物品应当有明显标志,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应当保证用最快通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运出。

第五十八条
用于传染病监督控制的车辆,其标志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依法执行处理疫情任务的车辆和人员。

第五章 监督

第五十九条
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疫机构和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推荐的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并发给证件。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聘任的传染病管理监督员,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 传染病管理监督员执行下列任务:

(一)监督检查《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

(二)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标本及查阅、索取、翻印复制必要的文字、图片、声象资料等,并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书面报告;

(三)对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任务;

(五)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措施的建议。

第六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内设立的传染病管理检查员,由本单位推荐,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部门卫生主管机构批准并发给证件。

第六十二条 传染病管理检查员执行下列任务:

(一)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检查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疫情报告执行情况;

(二)对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本单位及责任地段提出的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意见;

(四)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汇报工作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

第六十三条
传染病管理监督员、传染病管理检查员执行任务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给予协助。

第六十四条
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的解聘和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资格的取消,由原发证机关决定,并通知其所在单位和个人。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可以成立传染病技术鉴定组织。

第六章 罚则

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集中式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二)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

(三)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致使垃圾、粪便、污水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四)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五)对被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未按照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的;

(六)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七)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隐形眼镜、人造器官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八)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九)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

(十)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

(十一)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十二)违章养犬或者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造成咬伤他人或者导致人群中发生狂犬病的。

前款所称情节较严重的,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

(二)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三)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

(四)造成病人残废、死亡的;

(五)拒绝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屡经教育仍继续违法的。

第六十七条
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和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物及生物用品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进行卫生处理,可以处出售金额一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根据情节,可以处相当出式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危害严重,出售金额不满二千元的,以二千元计算;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非法经营、出售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相当出售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危害严重,出售金额不满五千元,以五千元计算;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批准,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妨碍或者拒绝执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的;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拒绝执行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调集其参加控制疫情的决定的;

(三)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负有责任的部门拒绝执行政府有关控制疫情决定的;

(四)无故阻止和拦截依法执行处理疫情任务的车辆和人员的。

第七十一条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不改的,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二条
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作出处一万元以下罚款的决定;决定处一万元以上罚款的,须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可以作出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的决定;决定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须报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取罚款时,应当出具正式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三条 《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用语含义如下: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

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万折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重大传染病疫情:指《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所称的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传染病监测:指对人群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长期观察。

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人畜共患传染病:指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包虫病、血吸虫病。

自然疫源地: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可能是自然疫源地:指在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但尚未查明的地区。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指就诊患者在医疗保健机构内受到的感染。

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式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卫生处理:指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以及隔离、留验、就地检验等医学措施。

卫生防疫机构:指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站)、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站)、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站)、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站)、鼠疫防治站(所)、乡镇预防保健站(所)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

医疗保健机构:指医院、卫生院(所)、门诊部(所)、疗养院(所)、妇幼保健院(站)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第七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专题:“非典型肺炎”相关法规公告